在国外,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是,国外基本上把建筑学视为文科,至少为一非常特殊的学科,学生的来源也形形,不象国内,我们都是绝对的理生。从根本上去理解建筑学,它确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不能简单的定义为介于文理之中。但国外所有的名牌大学都会有这门学科,而中国建筑专业的分布就很怪。著名的北京大学现在有张永和先生主持的建筑室,但却没有建筑学的学生。因此从基本出发点来说,中国的建筑教育存在极大的误区。
有多少中国的“知识分子”能知道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的区别?恐怕少的可怜。我有时会费很大的劲去解释,这么多年来,至少解释了几十次了。对于建筑和土木的区别,以及怎样从根本上去理解“建筑学”的含义,那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的,也不是我现在力所能及的。
从一个较低的层次上说,一幢建筑上集中了很多的技术要求,也凝聚着审美心理。譬如,结构——怎样保证房屋的牢固,设备——供排水,通风及空调,电器设备,物理环境——隔热保温,光学照明,声响,建筑同城市的关系——,绿化等等。因此建筑师的工作是给建筑一个大的框架,他要协调这方方面面,试图最好的满足要求。而土木结构师负责的只是建筑结构这一个方面。建筑师是整个工程的LEADER.建筑从无到有,这一步至为关键,也确实最难,最有挑战性。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多数的建筑系的学生都会明白。而国内的建筑教育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层次。所以中国的建筑教育也常培养出画图匠,而出不了建筑大师。
更进一个层次,建筑是人生活的场所,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反映。因此,建筑应该反映人的意识(CONSCIOUSNESS),建筑的主体也是人。可是人的意识非常的复杂,而且深深的烙上的印迹。因此建筑,也应该关注。故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建筑是一定时候的人们的生活方式(LIVINGSTYLE)。环顾中国的建筑师,能关注到这一层次的非常少,中国的建筑师的作品经不起推敲,没有深度,也与他们缺乏对人生活方式的思考有关。我们听国外的建筑大师的报告,他们会很注重于对时代特征的,如日本的黑川纪章,他的共生,以及较早时期的新陈代谢理论,都是基于对时代的思考而贯穿于建筑思想。中国的建筑师,缺乏这种思考,他们擅长的是对建筑大师作品具体形式的分析,然后去模仿。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对某些片段的肢解,便形成国内这么多“庸俗”的水平不一的建筑。
再往高的层次上说,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是的载体之一。我们现在参观各处名胜古迹,所以常常感慨的原因是,其中的建筑,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建筑的魅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在于它较为久远的穿梭了时间的隧道,而成为后世景仰的对象。我们在古埃及的金字塔前,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崇拜,是建筑的无穷魅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建筑设计,只是在某个时期提供一个栖身之所,而后被推倒,那么建筑的意义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因此,为什么北京的四合院,以及上海的里弄的价值会很高,因为,四合院上体现的是中国封建时代家及住的观念,而上海的里弄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城市化,商品化的一种密集的居住方式,它是旧有的家族观念的解体,是吸收外来文化的典型实例。那么中国现在的建筑物所体现的是什么呢?难道是西方所谓“国际式”的建筑在中国的翻版?因此,建筑师要有这样的动力,即我的设计要成为历史。当然不是所有的设计都会成为历史,但是这样的观念是促使建筑师更好的思考的基础。我举个例子,现在的中国的小城镇,其建筑水平不去评价,不是对大城市房屋的邯郸学步,就是盲乱的无目的建造。如果哪位建筑师以智慧和执着能思考出一种漂亮的解决方式去引导城镇居民的居住形式,那么很有可能成为历史。所以我听说清华有几位老先生在潜心研究乡土建筑,心里大为佩服。
前面这么罗嗦的说这么多,想说明的是,中国的建筑教育没有从根本上教育未来的建筑师他们的工作的意义在哪里。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悲哀!所以,现在的中国的建筑师,他们的工作不过是从国外的建筑书刊上摘抄一个设计拼凑一个方案,稍微聪明的人,能说几句大话吓唬人,那就能出点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的建筑教育鄙视建筑理论的思考,甚至片面强调绘图能力的高低,一手好的徒手画是学生能力的基本考核点,整个建筑教育的风气即如此,那么除了培养了画图匠,怎会出建筑大师?
每当我在看一本西方非常有名的建筑历史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ODERNARCHITECTURE:ACRITICALHISTORY)时,都非常感慨,那些在建筑历史上留名的建筑大师,哪个不是充满对社会的深刻关注,哪个不是深切思考当时的社会?现在的中国建筑学教授们,狠命的往自己腰包里赚钱,他们的研究生们是他们的画图工具,赚钱机器,没有人去思考,没有人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哪怕是经得起推敲的理论观点。这反映的是学术上的急功近利,也是整个国内学术界的通病!
上次和我的SUPERVISOR聊天,他也对中国的建筑设计表示担忧。他有点讽刺的指出,中国人,建筑师和老百姓理解的“现代性”(MODERNITY)有点荒唐,最为典型的是某些仿古的街道和城区,实在不伦不类。不是抄几个立面符号就是维护传统,延续文脉!我的SUPERVISOR博士论文研究的是英国巴洛克建筑向新古典主义的转变。他的论文详细论述了培根的思想怎样反映在CHRISTOPHERWREN(圣保罗教堂的设计者)的设计思想上,在如何反映在SHAFTSBURY上,怎样的一种对美的认识、欣赏的转变,论证非常严谨。他说,这才是从根本上认识建筑。
国内的建筑学生非常容易,写出来的论文随便什么垃圾也可毕业。有的博士论文都不忍目睹。我有时在想,国内的论文最大的毛病在于不强调论证的严密,喜欢说大话,或不加思考的引用。甚至很恶心的一点是,引用的东西不注明出处。这在国外就是剽窃,小小的剽窃即可导致拿不到学位。所以看的论文和国外的论文区别很明显,凡是注释特别多的,严格标明引用出处的即为外国学者的论文。这说明什么?说明对待学问的不负责任,存在侥幸心理!
举个例子,日本的建筑师和中国的建筑师,前者的水平高出一大截,同为亚洲的国家,深受儒家学说的,日本的建筑师对日本的建筑应该怎样融合于世界,并且保持自己的IDENTITY,其思考的深度要多很多!日本的著名建筑师,人人都有上的建树。当今中国的建筑,最缺乏的是理论上的思考。因为理论上的思考,可以使建筑师保持风格的延续,作出积极的探讨,而不是随波逐流。为什么在西方,MIACHAELFOUCAULT,MartineHeddeger很有名,因为他们从上思考建筑。而中国的建筑系学生,教师绝大部分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对迈耶倒是津津乐道,后者的白色派建筑是非常好模仿的。
中国的建筑教育轻视理论及,强调画图能力,甚至只强调图面的好看,看起来是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但结果往往是,学生及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大而空,而且不知道怎样把它一步步落到实处,所以设计到后来,总欠缺深度,细微处的思考任意为之,最后整个建筑只剩下空壳,不耐看,不耐用,只有大的体量,经不起推敲。所以我会对湖北一设计人员的国家大剧院方案感到好笑,那实在是下下之作。
当然中国的建筑教育跟整个大环境有关,现在的建造活动频繁,建筑师以赚钱为第一,急功近利,劣品居多。但这种风气在学校泛滥,在学术界泛滥,那是中国建筑教育的悲哀!
因为,中国的建筑学教育需要的是思考,需要理论上的提高!需要从根本上思考建筑,不再是只制造画图匠!
上面我写的关于建筑的主要在于把建筑的价值(VALUE)和建筑师的责任(DUTY或RESPONSIBILTY)粗略的分为三个层次:
1,综合各种因素(技术,设备,使用功能等等)而产生的一个综合体(COMPLEXITY)
我以为,中国的建筑师集中的主要在第一层次,而中国的建筑教育的悲哀在于竟然没有教导学生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的涵义。因为整个建筑学术界的急功近利,不强调对生活和社会的感悟,不重视潜心的理论思考,而很大程度的不理解建筑里应该倡导的生活模式及时代反映。反映在建筑师身上,就在于建筑师并不深刻的理解社会及生活,他们的建筑理念或者空洞无物,或者华而不实,或者说,建筑师自己并不清楚自己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建筑概念,或者居住方式,因此,中国建筑师的作品往往只剩下大的壳子,或者浮华掠影的立面符号而贯彻不到实处和细微。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败?
举个例子,上海的金贸大厦,含有中国的传统意蕴(取意于传统的塔)而不失都市摩天大楼的特征,其室内装修的细微处,你都能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表达但决不失时代感。美国人(SOM)的设计确实高出一筹。而上海博物馆,其设计师在中国可算名家,意图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整个外形取意于青铜器,或者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圆地方,可是在室内设计方面,在布局方面,传统的影子瞬间消失。中庭的大楼梯,其黄橙橙的金属栏杆在我看来是绝大的败笔。因此,建筑师的所理解的建筑理念只是一个空壳,是外形的模拟而已。
国外的建筑大师,其建筑的理念则很为清晰,他深刻的了解自己要引导世人什么样的生活观念。我在回应杜鹃的国家大剧院的讨论时举了库尔哈斯的例子,库在年轻时在纽约做研究,思考都市建筑的魅力。而蓬皮杜文化中心的设计师在我看来非常了不起,因为他们真正介绍了一种新的LIVINGSTYLE.以前有个英国建筑师跟我说,在国外找大师设计建筑,就是找特定的建筑大师的风格,而不是业主本人决定风格。这在中国可能有困难,但是,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的建筑师并不了解建筑及生活,随波逐流,任意摘抄迎合的结果。
[论文摘要]分析了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给出了一条建筑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之路,提出了以优化的管理为前提,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院的信息化建设。
在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设计和管理一般分为2个系统来处理。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只引进管理信息系统还是不行的,设计系统也要考虑,这样最终能使得2个系统既能结合起来运行,共同享用资源,亦能分开来单独执行任务,对节约资源有利。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2个系统缺一不可。
(1)误区1:信息化只是生产工具。由于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比较依赖于工程的需求,所以有人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只是为了工程设计服务的一个生产工具,而忽略了企业信息化其实是为整个企业目标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2)误区2:信息化是技术问题。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技术性的工作,只要花些钱买些硬件和软件,教会员工使用就完事大吉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是对企业管理的一次提升,它是将信息技术、企业组织构架、经营战略、营运流程、人力资源等诸方面协同集成、最重要的是流程再造促进企业管理转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要素“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所以单纯技术性的概念会将企业信息化的实践引入误区,这也是国内许多企业往往信息化投人大但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
真正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将适合于某一行业的、经过考察多个成功企业最终将最先进最适合的管理理念融人到信息系统中的管理系统。大家需要先优化现有的管理,使用优化后的管理思想来选择定制自身使用的系统,然后再使用这一含有管理思想的系统来进一步改变大家的管理思想,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用好的思想建立好的系统,再用好的系统渗透更好的管理思想,形成良性循环。
设计单位最大量、最重要的工作是生产设计,信息化的要求也最紧迫。随着竞争的加剧、设计规模、复杂程度的加大,对团队协同完成整体设计、增强设计团队的配合与协同,从更深层次来提高设计效率、提升设计资源的整合、缩短设计周期、以更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愈来迫切。基于这种需求,人们提出了采用图文管理、知识管理以及协同化设计相结合来完成设计系统的信息化。
(6)自动拆分图鉴。将1个图拆分成n个图,即n个文件,给予不同信息提取海量数据。根据以上几步,建立起了图文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实现全文检索,图鉴检索,图文检索,提高设计图纸的重用性,节省了开发时间,共享了资源,避免了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这样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给企业赢得了声誉。
知识管理就是一个个体或组织将自己和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知识管理学家认为,知识分为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而企业的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中个人而言的,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使企业…T、应市场的挑战,并且能够比竞争者保持一定程度的领先。现在,企业对信息化系统得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处理,也不再是单纯的行政事务了,其任务是要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问题。知识管理意味着在恰当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传给正确的人,使他们采取最合适的行动,避免重复错误和重复工作。
协同设计在国内外设计行业已经是非常成熟和普及的应用技术,近几年,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协同设计被快速应用到国内设计界。注重沟通、协作的设计环境,使许多的设计单位更多的由关注设计成果质量转向为对整个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上。为此,打造高效合作协同的设计运作体系,已成必然。
生态建筑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一门具有多工种、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程,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与参与。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一门采用生态的理念来进行建筑设计的指导,促进建筑与自身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保持相对平衡,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生态建筑设计是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参与的,由于生态建筑是连接人与自然、建筑三方面的疏通纽带,因此不是一朝一夕或是单凭几位设计师就能够完成的,这就要求人类要更好的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在目前的生态建筑设计中,常见的建筑类型有以下几个方面:采用环保材料的生态建筑、采用绿色植物覆盖的生态屋顶生态建筑、采用建筑节能的生物气候生态建筑和回归大自然式的生态建筑。这些生态建筑类型,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充分使用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自身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建筑的建设施工。采用天然的原材料,使建筑达到环保、美观,从而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浪费和消耗,为人类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舒适度。
在进行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将生态的理念深入到生态建筑住宅的实际运用中去,将建筑住宅打造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浓缩体,使人工环境学、建筑技术科学、当代建筑美学等综合运用起来,为居住者建造和提供一个环保、美观、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建筑设计师们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要由始至终的将生态观念贯彻其中。从设计、选材、施工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环境绿化与能源消耗两方面的和谐。要紧紧地围绕生态这个理念,保障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要在生态建筑设计中体现以自然环境为根本,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无论是在任何的一个地方,建设过程都要遵循这一原则。要将当地的民族风情、文化特色、地理、气候等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充分的体现出来,彰显其地方独特的色彩。
可再生能源资源在现今的城市建设当中,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这也让城市里的土地资源在能用于建筑建设的方面逐渐减少。要尽可能的开发利用bck体育官网手机版,让城市里的土地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被开发,就要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设备与技术要求大大提高,这也使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逐步扩大。为了要尽可能的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在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恰到好处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尽量避免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从而促使生态建筑的发展。
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们要明确清楚知道建筑是属于自然环境中的其中一部分。在进行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关注和留意大自然的保护。每一个建筑工程师都要有生态的观念,要充分意识到自然环境与建筑是整体为一的。所以,要和谐统一的发展自然与建筑建设,坚持自然与建筑的相结合。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其逐渐从生物进化开始迈向知识技术进化的过程中。因此,在这个过59程中,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们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采用生态技术,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使用,增加建筑的使用空间与立体空间,充分利用和大大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尽可能采用例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恒久性、不枯竭的可再生能源,尽量避免由于电风扇或空调所带来的有害气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便给人类的生活提供最大的便利。节约能源,采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与浪费,还降低了建筑的建设成本,充分提高了建筑原材料的利用率。
建筑从一开始的设计到施工,其实就包含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也就是所谓的生态原型,即原生生态。在原生生态建筑的作用下,其自身周围的天气气候、自然环境、采光模式等,使人们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采用其当地所具有的技术和原材料。从原生态建筑中,就能直接将天气、温差变化等体现出来,其都是直接与自然环境进行联系的。但是对于目前的生活和生产来说,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开始变得间接起来。人们通常都是在日益复杂的人为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取得能源和物质交换的,从而使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体验逐渐减少。因此,建筑设计师们要寻找出合理的生态原型,从而发展出新型的生态建筑。
对于消耗能源较高的建筑行业来说,在建筑过程中进行节能是一直以来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今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建筑节能的问题。不断的提高要求,高度重视在建筑设计中关于生态方面的问题。但是根据目前的建筑设计来看,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是大势所趋,是促使人类社会与现代建筑设计水平和谐发展的趋势,其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对于低碳建筑的设计,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和理念不同,目前世界各国对低碳建筑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从建筑设计的目的而言,低碳建筑需要考虑到建筑周边的环境,例如建筑所处的当地环境气候就是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然后采取有效的低碳节能技术,从而有效降低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除此之外,建筑还需要融合周边的自然环境,尽量做到建筑、自然和生活在建筑内的人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进行低碳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建筑材料的无害也是低碳建筑设计非常重要的要点。材料的选择注重保温性,另外,从艺术的角度而言,低碳建筑可以创造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低碳建筑的推广过程中,低碳不仅仅只是口号,目前很多设计人员甚至连开发商都将低碳建筑和建筑的奢华相提并论,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低碳建筑设计的初衷。其实,低碳建筑设计并不意味着较高的成本,而是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特殊的材料和科学的构造进行综合设计,一方面,低碳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考虑材料的来源,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运输的费用;另一方面,低碳建筑设计和施工都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这样有利于能源的节约,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低碳建筑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成本,能提高我国整体的建筑效益。
低碳建设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会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程度的加深而进一步得到发展,未来我国的低碳建筑会成为建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低碳建筑需要社会、自然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为了降低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合理的建筑设计无疑是重点,例如针对一个建筑而言,需要在功能、规模上保障建筑的实用性,所以合理的设计是基础。合理的设计需要保证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不能因为建筑的节能性就忽视了建筑的实际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节能减排、控制施工和运行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现代建筑而言,在确定总面积以后,影响建筑能量消耗的因素较多,其中,建筑的朝向和建筑的体型系数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建筑体型这一关键因素。
建筑围护结构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要点,设计的好坏和能量的交换之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的地域较为广阔,因此在不同的区域,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设计方式固然重要,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与当地的气候相结合,例如针对我国北方的气候而言,由于冬天温度较低,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因此保温材料的选用和参数的选择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相对于我国长江流域而言,由于夏季温度较高,而冬天的室外温度也较低,因此在外墙的材料选择中,不但要做好夏季遮阳隔热的设计,还需做好冬季保温设计,这对整个建筑的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中空气的流通,重视自然采光问题。对于现代建筑而言,暖通工程的安装是整个建筑建设过程中的重点,由于暖通工程占到了建筑能量消耗的50%以上,因此暖通工程的低碳设计是整个低碳设计的重点。暖通设计的科学性关系到现代建筑低碳最为关键的因素,目前在设计的过程中,普遍采用集散型的设计理念。这种技术在实践上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能够有效节约30%以上的能源,因此是目前低碳设计的首选。
在低碳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太阳能,目前,太阳能集热器被普遍使用。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安装问题,预留足够的空间,将设备和建筑融为一体。目前,我国基本上在太阳能的建设中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技术,因此太阳能在我国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被广泛运用。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对低碳建筑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关的设计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强化相关设计人员的低碳设计理念,掌握一些实用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和方法,从而有效保证建筑设计的科学性。
道路交通与景观绿化道路交通组织井然有序,本期工程地块场地规划布置与总体规划相协调。场地内景观整体考虑,中心绿地既有功能性又富景观性。
酒店17层,建筑面积27300m2,客房354间,床位708个;婚宴广场4层,建筑面积16700m2,可满足2500人同时用餐;会议中心4层,建筑面积4050m2,布置6个大小不一的会议室满足不同的会议需求;酒店式公寓26层32660m2,可满足30余家企业办公。建筑采用现代建筑风格,立面处理力求庄严,造型活泼大方,色调明快、典雅。高低错落的体量,凹凸丰富的立面,精美的花岗岩柱式,精心推敲的细部使其清新脱俗,体现了宾馆建筑的现代文化气息和时代特征。
护墙采用YL复合保温砌块,YL保温砌块是新型保温型墙体材料,该产品具有热卫生能优良,集保温、围护为一体,与建筑同寿命,呼吸性能好,具有施工简便、粘接性好、便于外饰面镶嵌等特点,围护结构的冷热桥部位抹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或黑金刚无机不燃保温砂浆。外檐门窗采用断桥铝合金窗,玻璃采用中空玻璃。
屋面的节能设计在整个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设计部分,主要的是使用高效的保温材料保温以及隔热设计,能够保证室内温度在冬季的时候适宜,同时还能在夏季起到隔热的作用,这样的设计能够相应地减少电能的消耗。
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在酒店建筑设计中的利用,一个是屋顶装太阳能电池板系统,通过光电转化用作酒店的部分制冷空调电力,另一个是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系统提供生活热水。
本工程对环境有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废气等,本设计依据有关规定及法规分别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垃圾主要为废报纸、废瓶、蔬菜瓜果皮,其中废报纸等回收利用,其余袋装后由环卫部门外运。本建筑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汇入市政污水干管,送往城市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厨房污水均经隔油池处理。生活垃圾集中统一堆放在垃圾房内,由环保部门有偿清运。建筑内卫生间设通风井至屋顶。对于像卫生间等有放散热、湿、气味等要求的房间,均需要一定的通风换气量来保证室内良好的空气环境,又要维持室内一定负压,这些房间均设置机械排风装置,以满足卫生和使用要求。
酒店,和所有建筑一样,都是城市整体生命系统中的一个细胞,与城市互相依附而生存。如果两者的建设互不相干、互不照顾、互不协调,没有长远规划,酒店这种特殊的建筑就会给城市造成麻烦,同时也会因为市政或者交通的问题使酒店运营出现困难。酒店,必须与城市共存、共建、共享、共利。
酒店无论建筑高低,距离远近,其外观都要设法传达出一种非常明确的信息———我是酒店。而且应该通过这种传达表明自己是哪一种类型的酒店,哪一个级别和档次的酒店;甚至还可以向那些常住酒店的客人暗示出酒店的客房价格。
对酒店建筑而言,设计满足了经营和发展需要就是缔造了酒店的生命。其中包含着两个要素:
①要把酒店体内的所有生命系统构建完成,“五脏六腑、血脉神经、骨架肌肉”必须样样俱全,位置正确,这就是规划酒店体架和室内外整体功能及流程的设计;
②由内至外地构造酒店的每一个空间、形态,直到外观,在确保健康生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塑造出酒店建筑的性格与特色。这就是为酒店创造品质、品味、品格的时候,是创造酒店的精神力量和资产价值的设计。
综上所述,酒店建筑,特别是大型酒店建筑,一直以来就是城市形象中的焦点,也是城市社会文化活动的窗口。在任何一个城市或景区中,酒店建筑都是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所以,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政府部门对城市中重要酒店建筑的设计都会非常重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趋势,酒店设计已逐渐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而存在。作为一座城市商业中心的酒店,其方案设计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优势,充分融入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既满足城市规划的布局要求,又合理满足商业用途,体现出一座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建筑。
生态建筑学是把生态学和建筑学有机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能够找出传统自然植物、生态和建筑之间的微妙关系,寻找之间的同存点,形成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的关系。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态学迅速渗入到建筑学中,给人们带来了生理上的舒适和精神上的愉悦。建筑是一个生命有机体,也是一个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生态系统。生态建筑观能够使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组织建筑内外中的物质恩能源,获得一种平衡的生态建筑环境。bck体育官网手机版
生态观建筑设计能够在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对自然条件和各类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比如保温隔热系统能够节省资源,在建造过程中使用可再生建筑材料等。
生态设计必须是健康无害的,给人们以清洁、舒适的居住环境,比如选择较好的朝向,合理布局室内空间以及健康无害的装饰材料等。
生态建筑观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尽可能保证当地生态和气候的平衡。适当改善周围绿地景观。生态建筑设计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如石油、煤炭等,反而,大量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建筑设计可以结合不同的光照设计建筑朝向,还可以利用太阳光和通风来达到节省耗能的措施。比如利用太阳能进行冬季取暖、夏季降温等。
生态建筑需尊重自然、尊重生态。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好建筑、环境、经济、人四者之间的关系。重视选址,处理好与新、旧建筑之间的矛盾。设计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的优美性。
生态建筑就是要结合生态学原理和建筑学原理,在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上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的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室内外空间要素进行组合,对物质和能源进行合理配置,对能量进行有序循环和转换,然后实现低能高效,保证建筑的生态型。
健康主要是指生态建筑对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生态建筑除了在温度、湿度、日照、通风条件上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还需要从健康性出发,减少有害物质对人身体健康的伤害。在心理方面,保证居住者心情愉悦、开朗bck体育官网手机版,尽可能保证居民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形成开放和隐秘相结合的和谐环境。健康还指对建筑和自然之间的正确处理。建筑建设需要保证整个生态环境的健康,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废弃物的污染,减少对气候的改变,形成一个健康的大环境。
生态建筑需要注重当地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建筑环境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环境的规划需要和这些环境相适应,使建筑和周围环境能够融为一体。建筑环境进行规划需要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之上,调节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使人和自然能够平衡、和谐发展。还要保证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相融相合,形成一个统一有机整体。
生态建筑方案设计时首先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多样性。生态建筑和普通建设方案设计方式有很大区别。很多生态建筑采用概念性设计,能够凭借建筑设计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处理好建筑、环境、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保证建筑方案具有创新性。生态建筑方案设计首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把握与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突出自然风光。建筑的发展使得建筑不可避免的受到时尚审美趣味的影响,而影响最为深刻的则是建筑形态。生态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形态设计就是建筑的艺术造型。很多生态建筑注重视觉效果,注重外部形态,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建筑带来的愉悦感和美感。但是注重形态设计并不是说外部形态设计感要超越使用性,建筑形态不管怎样创新都不能影响其居住功能,不能影响其内部空间的实用性。建筑外部形态还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否则会造成不良的第一印象。如果融合恰当,则会让起到内涵深蕴、赏心悦目的效果。作为生态建筑设计师,一定要研究建筑形态和自然形态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形成一个整体。
节能化是指生态建筑能够降低空间布置和物质能源使用上的消耗,保持建筑物结构简单、建设和使用能耗低、维护费用低等。节能化具体表现是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增加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现代科技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筑设计的生态性充分使用太阳能可再生资源,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为生态建筑提供热能,使用太阳能电池为居住用户提供无污染、无噪音、干净、健康的电能,使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热量,转化成储存能量;利用风能、谁能等天然清洁的能源实现供冷。除了利用可再生资源来节能,还可以采用节能型材料进行节能。比如使用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等,组成复合构造形式,满足生态建筑的保温和采光要求;采用挤塑板、聚苯板或涂刷保温材料等给建筑外墙进行保温;使用复合墙体或者加厚废渣做成的轻质砌块等建设内墙,增加保温功能,加长建筑寿命;使用绿色植物作为阻挡视线的屏障,形成绿色环保空间分隔;使用绿色墙或者树木代替墙壁、梁柱,使建筑和景观融为一体。
建筑行业从生态理念出发进行设计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生态建筑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对建筑、人、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统一,保证生态平衡。作为建筑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生态学的理论知识,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设计出与整个生态系统相统一的合格作品。还需要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的了解,使用新工艺,为人们建造一个健康、生态化的居住环境。
生态校园建筑是绿色建筑理念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时,首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人景共生。生态校园建筑环境设计应该满足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师生对自然景观的生理和审美需求。其次,生态校园建筑还应该具备技术先进、环保低碳的特征。在进行生态校园建筑设计时,教室和宿舍可以设计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来进行能源供给。建筑设计应该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遮阴,以节约能源的利用。建筑设计可以采取多种绿化方式并举的方式,这样有助于改善小气候。另外,在进行设计时,还要注意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等问题的解决。生态校园建筑设计的第三个特征是合理规划、和谐统一。生态校园建筑设计应该充分吸收我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和西方园林的简洁美,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组合空间,构建形式多样的园林化校园生态环境。
在进行校园建筑的设计和规划时,我国普遍将校园用地从功能上划分为教学文化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生态休闲区、行政办公区以及教职工住宅区等六部分,在不同的功能分区内,生态校园建筑设计所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重点对教学文化区、学生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的建筑设计做出了阐述。
教学文化区是学校建筑设计的主体区域,这一部分的建筑设计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训楼等。教学区是校区的核心区域,应该以中轴线形态设计成庄严宏伟的风格,以突显整个学校的风貌。在设计时还应该注意主轴线上的空间层次感和组织序列性。主轴线两边的建筑设计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变化性。从而使整个教学区的建筑设计庄重而灵活,严谨而又富于变化。河南工业大学的建筑就是这样呈对称分布的。学校正对门是中心广场,极具标志性的图书馆位于广场之后,左右分别为理科、文科教学团组以及各学院专业实验室。建筑物之间空间较大,搭配草地、花卉、树木,这样的布局既给人以庄严之感,又显得开阔、幽静,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绿色建筑理念指导下建筑设计的生态校园中,学生生活区是由宿舍楼、后勤管理中心、学校医院和服务性建筑组成的。bck体育官网手机版在进行生活区内的设计时,可以开辟林间空地用来供学生休息,在空地中设计绿地、花坛、走廊、座椅等。选择生活区的花草树木时,应该选择具有不同季相、色相变化的植物,丰富生活区内的景观。为了体现设计的舒适化和人性化,要在生活区内设立活动场所。学生宿舍应该设立单独卫生间,宿舍楼内设立自习室、阅览室、接待室、洗衣房等。该区域的建筑设计应该采用智能楼宇管理系统,以方便学生的日常生活。另外,为了体现绿色建筑理念,所有的宿舍楼应该在每一间宿舍的屋面铺设多晶硅光伏板,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从而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体育运动区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生态校园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现阶段国家大力倡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背景下,体育运动区的重要性更是被凸显出来。为此,在进行体育运动区的设计时,应该保证有较大的土地使用面积,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设立篮球馆、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文体中心等职能区域,在该区周围可以栽种高大乔木,同时将喜阴性的灌木和花卉栽种在乔木下层,以形成一定规模的绿化带。这样的绿化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遮阳、挡风,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的扩散。体育运动区在设计中应该对照明灯管职能控制系统、观众导览系统、应急广播系统等进行有选择的使用,同时还要强化硬件建设。使体育运动区既具有现代化的气息,同时又能满足师生的审美需求。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恶化,人类的生活环境质量也不随之下降,因此,也加速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的觉醒。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生态校园是为保护环境做出的重大贡献。在绿色建筑理念下,进行生态校园建筑设计就是要本着降低环境负荷,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的宗旨,在校园中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少污染。要想实现生态校园建筑设计,就应该根据学校中不同功能区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改善小气候的目的。
1.1自然因素:气候环境、地形环境、生态环境。地域建筑首先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作用是由于建筑对当地气候、地理以及生态因素的回应所造成的。
1.2经济因素:技术条件、经济状况、材料应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经济条件和生产力水平,是制约地域建筑的另一个因素。
1.3文化因素:文化习俗、生活模式、。传统的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特征,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习俗、生活模式和,会形成不同的建筑文化。
现代地域建筑是指能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的现代建筑,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地域建筑(现代地域建筑在尺度和功能上要符合现代建筑的特点),也不同于现代建筑(现代地域建筑在形象或内涵上要体现地域文化),它是地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是传统地域建筑的现代表达。在现代地域建筑的设计中运用较多的表达手法有以下几种:
2.1象征象征是指将当地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文化等要素或是经过简单的提取、直接用于地域建筑的创作,或是经过一系列的提炼,找出最能代表当地特征的地域符号,用于地域建筑的创作。印度中央邦议会大厦(见图2)位于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由印度著名建筑设计师西查尔斯柯里亚所设计。在设计中,查尔斯柯里亚选用了印度神话中的曼陀罗图形作为整个建筑的平面设计原型(见图3),将该图案象征性地运用于建筑的平面设计:完整的圆形轮廓在内部被分隔成九个单元,贵宾入口和公众入口的分别设置构成两个不同方向的轴线,每条轴线都由建筑和庭院构成空间序列,交通流线顺着庭院边缘布置,通过蜿蜒曲折的漫游路径,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在复杂的建筑空间和使用者之间形成一种共鸣。在古代印度人的文化中,他们将曼陀罗图形看成是一种宇宙模式图,图形暗含着他们对整个世界的最基本、最原初的理解。人们在改造外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流露出这些文化意念,例如人们在规划城市、建设城堡或教堂的过程中就会将这些意念以物质形态的形式表现出来。方形或圆形的曼陀罗图形特征是将圆形或方形以方格的形式等分,每个小方格都代表一个神。在任何土地上的建造活动,包括城市和建筑,都要由工匠们根据用地大小选择不同的曼陀罗图形,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建造。柯里亚认为以曼陀罗图形为基础进行设计,能够在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形成对话,这样的建筑才是有“根”的。
2.2变异变异是指对地域传统建筑的结构、空间关系和形态构成所包含的一般原则、原理,通过“变异”的方法应用于新建筑创造。在形象上可通过变形、错位、逆转和提炼具有显性表征性的符号等手法,达到“似是而非”的视觉效果,使我们创造的建筑不仅引发抽象想象,而且能引发出符合民众审美情趣和情感的形式来。火车站位于市西南的堆龙德庆县柳梧乡境内,由崔恺设计。设计师对传统建筑进行了手法上的抽象和提炼,藏族建筑的典型色彩藏红和白色构成了本案的基本色彩体系。入口正上方的木质钢芯构架,采用了藏区典型的层叠方式,与层层出挑的入口形成一个门楣,暗合藏区传统的门楣窗楣形式。木架由独特的束柱支撑,神圣而庄严。墙体的收分,厚重的砌筑,木构架的运用和连续的水平屋面,这些藏区特有的手法既延续了当地的传统文脉,又实现了地域建筑的现代化演进(见图4)。
2.3保留保留是指对基地原有的建筑进行完整保存并对其进行再利用的方法,新的建筑要和原有建筑和谐地联系在一起。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位于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崔恺主持设计。该博物馆紧邻洹河,是一个下沉式的博物馆,在地面上只能看到有一堵方形的青铜做成的墙,露出地面1m多高。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见图6)。整个设计力求尊重遗址本体和遗址周围环境,尽量淡化和隐藏建筑物主体,减少对遗址区的干扰。从平面上看,该方案的策略是将建筑主体沉入地下,屋面覆土,使建筑融于周围的环境地貌之中。建筑下沉庭院等处和有限的暴露在外的墙面采用了豆石骨料水刷石饰面及局部青铜饰面,质感沉稳,质朴宁静,与博物馆所要表达的历史主题相吻合。
2.4对地理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地域建筑的本质是为了适应当地固有的地形地貌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中的不利因素而形成的建筑形式,因此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适应地形和适应气候也是表达方法之一。重庆天地位于嘉滨路和嘉陵路之间,两条路之间的高差大约100m,地形起伏较大。整个项目在顺应地形起伏的基础上,形成由7个标高组成的主要建筑群落,包含吊脚楼建筑群、低地村落、高地村庄、商业主楼、精品酒店和文化剧场六大功能分区的现代山地商业街。由于项目高差较大,设计师在相邻高差交接的平坦地段设置景观节点和广场空间,同时使用梯道和坡道连接不同的标高地块,并充分利用堡坎和平台下部的空间,形成连通的室内公共空间。其中,位于最低标高的沿街吊脚楼建筑群建于条石基座上以模拟巴渝地区传统山地吊脚楼的形态。通过两个空中廊道连接的高地村庄位于第二、三、四级高差地块,并在交界处由建筑半围合形成小型广场节点,位于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与嘉陵路的步行入口相连通。低地村落是一组带状分布的小型建筑群,以精品店为主。服务式酒店位于场地最高点,具有开阔的景观视线并强调私密性,形成变化丰富的山地院落式空间布局。商业主楼具有建筑交通体的功能,连通嘉陵路。整个项目随山体地形起伏,在总体形态上具有传统巴渝建筑风貌特色,同时具有强烈的现代感。
落实到具体的方法论上,现代地域建筑的设计手法也是有章可循的,以下是几种比较典型的设计手法。
3.1形式上的模仿与照搬将传统建筑的显著特征和重要构件,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形式化”重现。例如屋顶形式均采用标准的庆殿顶或歇山顶,并铺设琉璃瓦;斗栱样式保留古代建筑的曲线和细节;门窗、彩绘等装饰按照古法还原,并运用在与古建相同的位置上等等。洪崖洞风貌街区(图8)以最具巴渝特色的“吊脚楼”为主体,还原了老洪崖洞吊脚楼群的建筑景观,也是对其历史的延续。在外立面的设计中,设计师模仿巴渝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形态,再现了重庆吊脚楼建筑的神韵。
3.2符号化运用将传统建筑的特征和构件等元素进行抽象化处理,打破其在原有古建上的使用限制,通过对原型的抽取、剥离、解构、拓扑等现代手法进行设计应用,使传统元素作为一种抽象造型在现代建筑上体现出来。吉隆坡双子塔(图9)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市区内,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西萨佩里(CesarPelli)所设计,整栋大楼的建筑风格极富现代感,表面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建筑材料,如不锈钢、玻璃等材质,并辅以艺术风格的造型,运用了传统教建筑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八角形和圆形,反映出马来西亚的文化传统。在的传统图案艺术中,无论是阿拉伯书法艺术渐变为纹饰还是几何状或植物状图案,都具有象征意义,这是美学的极致。阿拉伯装饰艺术中的几何纹饰由基本的几何形状如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衍生,其中各种八角形造型应用最为广泛,因为它蕴涵着宇宙观念,就如同中国的八卦含义。在设计前期,设计师充分研究了马来西亚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最终选取了在当地建筑中出现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八角形图案和圆形图案作为建筑平面的设计原型,设计师将这两种形状进行融合创作,衍生出了塔楼的平面形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的功能需求做了一些调整和完善,完成了最终的建筑平面。
3.3再现传统建筑的意境对传统建筑进行主动的意象审美,理解并提炼出相应的抽象元素,如空间形态、建筑布局形式等,再应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建造。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由于该地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他是这样阐述自己的设计思想的:“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在这里设计博物馆很难很难,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在发展的。”在新馆的设计中,贝律铭先生将主庭园作为这组建筑群的灵魂,通过简约、朴素的设计手法还原了江南园林的空间特征。主庭园在东、南、西三个面由新馆建筑围合,处于整组建筑的中心,仅在北面与拙政园一墙之隔。庭院设计采用了极简的设计手法,仅用少量的元素反映出传统园林的精神,并巧妙处理了与拙政园的关系。设计以水面为主,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引水而来,一座折线形石板桥紧贴水面,横跨东西两岸。庭院中最重要的景观是以拙政园的白墙为背景放置的一组片石假山,这种匠心独运“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山水景观,凸显了清晰的山林轮廓和山水剪影效果,成为博物馆中央大厅动态的主景观(图11)。从馆内各个角度望去可以欣赏到庭园不同的风景。
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方式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布局到单体,都体现出鲜明的特征,这也正是地域建筑的生命力和灵魂所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地域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如何将时代性与地域性巧妙地结合起来,是值得每位建筑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此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引起广大同仁对现代地域建筑的关注,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地域主义道路。
美国著名建筑家路易斯康认为,建筑的创作是从探索某一先于实体即巴存在的“意志”来求得先天的型制,建筑师就是把某种意志带到现实世界中来。在这里我们把这个“意志”引导出来的“样式”理解为某一持定场所,按规定要求和具体的条件,综合而得出某一有个性的建筑形态。台阶建筑作为众多建筑形态之一,不仅它的出众发展有赖于生成“土壤”,而且它的设计也是错综复杂的。诸如,内部因素有功能要求、交通组织、结构技术、屋顶平台的设置等;外部因素有基地状况、周围建筑、建筑小气候等。
2.1功能要求对建筑的功能要求,首先反映在设计纲领的提出,设计纲领对投资、规模、面积、层数、高度、功能组成及各种重要设备增设施钵郴仑一些重大原则规定,但是这些规定有时不切实际,如甲方常常提出“最小的经济代价、最大的建筑使用面积”,建筑设计人员则会对这些冲突性要求作出权衡和取舍。如江苏洪泽图书馆的设计中,甲方根据投资拟定146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而基地周围的规划要求必须达到5层的高度,即所谓建筑自身的功能容量和城市及环境容量发生矛盾之时,设计者采用台阶建筑造型,不仅恰到好处地满足了甲方提出的功能要求,又照顾了城市景观。结合使用要求,建筑在功能上可分为单一功能型和多功能型,即建筑常以综合体出现、设计时多把功能雷同的空间,如写字间、住宅、公寓、旅馆客房等,按竖向垂直重叠或依地形重叠;把功能复众、大小不一空间,如会议、餐厨、商场、服务厅,安排在相应层及毗邻的附属建筑里,而对于每个房间的使用上总要求能有直接活动的室外空间。因此,在建筑的形体组合时,考虑环境结构而垒叠成台阶建筑,这些功能要求常是诱发台阶建筑产生的主要因素。如韩国某疗养院设计把客房、办公放于条式的建筑中,把人多面积大的餐厅、前厅置于地面层和地下层,该建筑采用台阶处理手法,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条状的台阶和南向坡台阶客观上减弱了建筑的庞大体量。同样对于住宅设计来说,为适应不同家庭的人口结构以及近期远期各种需要和变化,常设计成多套型、多户型的建筑,这不仅表现在大范围的居住区或小区群体中,也体现在住宅建筑的单体中。台阶建筑由于平面上的垒叠和收进可设计成不同的套型、多种单元的建筑,设计灵活性极大。
2.2交通组织台阶建筑交通组织涉及建筑的规模和平面布局的方式。作为整体台阶建筑大多是低层或多层,即使对于山地建筑也是如此;在平地上建造整体台阶建筑由于其平台进深的不同或隔几层退台,加上裙房,基座的因素也常出现整体台阶建筑。多层或高层整体台阶建筑,其交通构成可分为垂直交通和廊式交通。这些交通部分的设计除了满足人流通畅、联系方便外还要考虑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要求。又由于台阶建筑退台的关系垂直交通和廊式交通布量位置显得尤为重要,它有与一般建筑不同的特点。(1)直交通与台阶建筑的结合方式。垂直交通与台阶建筑退台开始层隔开,以保证较多的房间能有直接的室外台阶空间,但建筑低层部分疏散距离过长。因此,这种结合方式在低层疏散距离满足要求,垂直交通进行分区域分段设置的情况下采用,常用在较长的条式或单元式住黄岩湖北中新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00宅类型的台阶建筑中。另外,垂直交通与台阶建筑退台开始层相邻或者垂直交通到达顶层位于退台开始层相邻的垂直投影位置,以保证台阶建筑低层的疏散安全距离,并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垂直交通的作用。这种方成统一的台阶外形效果。另外,垂直交通与台阶平台相结合,沿台阶层层跌落或者通为统—的垂直交通再与各层平台水平联系,这样可直接进出平台,进行安全疏散。如前述的甲板式台阶住宅,引伸出许多户外楼梯而使每家能有一独立的地面入门。(2)廊式交通与台阶建筑的结合方式。廊式交通市置在单向台阶建筑的背向或双面台阶建筑的中间,但廊式交通需通过垂直交通来组织交通。另外,对于廊式交通与平台相结合,使平台既可休息、眺望,又具有交通的功能。
环境与建筑关系至为密切,莱特的“有机建筑”理论认为,建筑应像是从环境里生长出来的一样。现代建筑理论强调把“人、建筑、环境”融成一体,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里克森把环境作为建筑创作的源泉。环境的内涵是广义的;建筑基地地形、地貌、景观、气象、周围建筑现状等,这些外部因素都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建筑的平面和形体。台阶建筑是问建筑环境易于取得协调的积极形态,已日益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一是将巨大的建筑板块化整为零,使之在体量上不致太突出;二是低阶部分容易与邻近建筑在高度上取齐,而成为连续街景的有机部分;三是高阶部分可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和安静的环境,特别是可利用低阶部分屋顶作为空中庭园;四是单幢建筑本身就有群体建筑所特有的丰富天空轮廓线的作用。台阶建筑,依山就势或沿水湾,在平面布局上力求使最多数量的内部空间,面向室外自然果观,并使自身所生成的形象与周围地形、地貌、景色取得合拍呼应。山地建筑和山体形态相适应、通常可以根据视觉面积的分析,对建筑轮廓和山体的比例关系进行调节达到目的。人们对视觉对象具有稳定均衡的要求,在一个图形中两个不同同性的面——图与底,只有当一方在量上属于支配性地位时,方能达到相互关系的稳定;苦双方在量上接近或对等,则图形游离不定,会引起视觉的混乱。显然,山地台阶建筑设计,在视觉面积上,应当使建筑和山体必有一方在比例上占显优势,需要指出的是,运用视觉面积分析对建筑体量进行控制,还需要考虑到山地视觉多方位、多视角特点。如前苏联索契疗养区内疗养院是一个较好的例子,建筑布局以自然弯曲伸展的平面结合山地地形,在强调山体地势水平向发展的同时,使建筑在山体衬托下,组成完整构图并与富于变化的山地环境取得协调。台阶建筑与山体视觉面积控制的另一种情况是在有些山体尺度不大,大体采取使建筑轮廓大干山体视觉面积的三分之二。这时,建筑在景观中居于支配性地伙,建筑轮廓自身的完整统一是至关重要的。在建筑与复杂多变的山地紧密配合的同时,使建筑与山体共同构成的整体轮廓与周围山体形态取得协调和统一。的布达拉宫是这种类型的杰出实例,整个建筑群集中布置在山的顶部,其南面直顺山坡延伸至山腰以填海而提供的建造环境,作为设计的制约条件,结果一个呈曲线包围着剩余的山头的平面布局和一个下大上小与原有山头形体相呼应的空间形式,构成了这个临海的庞大宾馆建筑的基本形态。这是一个对环境所作的极其恰当的选样,因而使建筑形态富有震撼力,它就如同天然生成的滨海的山一样,稳固而又挺拔。
针对台阶建筑形态,本文把设计手法落实到建筑的特定形态上来研究,或许更有现实意义。台阶建筑设计研究不仅要导出其单体本身设计是优秀的,而且其与城市整体环境也应是相得益彰。
AUTOCAD在建筑设计领域应用的缺陷。AUTO-CAD虽然具有诸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完美无缺。运用AUTOCAD绘制建筑设计图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建筑设计初学者会对AUTOCAD产生依赖,不愿意接受基础知识教育和练习。运用该软件,初学者可以轻松地完成一幅设计图,却不愿意动笔去练习绘画、制图,忽略基础制图的技能练习。二是该软件中包含多种色彩搭配、形状设计以及各种设计方案的模板,建筑工程师只要从其中调用即可,因此,许多初学者为了节约时间而不去练习基本技能,难以打好设计基础。三是运用AUTOCAD进行建筑设计会限制建筑工程师的创造性思维。该软件中的一些程序往往是按照常用的建筑设计绘图功能来设定的,那么,使用者就只能够通过这些功能的运用来完成建筑设计,而难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当使用者过于依赖使用该软件时,就难以创造出独特的设计作品。
建筑设计工程师在设计时,如果使用手绘的方式,就必须在每做一张图纸时,就要进行图纸大小、边框、以及各种标注等设计工作,即使多张图纸的数据都一样,都必须要全部重新设计、绘画一遍,然而,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AUTOCAD的设计工程师则能够根据自己所需,建立一个样板文件,并保存这个文件,当需要运用同样的模板来设计图纸时,只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绘画设计即可。样板文件的建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创建一个文件,并且根据设计所需将测量单位、角度、坐标、正负方向、尺寸等内容填写完整;第二步,进行图层的设置。这时,需要将各图层的数据进行相似的设置,包括线型、标注、文字样式等等。
虽然建筑设计需要不断地进行推陈出新,然而,一些元素还是在不断地重复使用,例如国家对于建筑某些部分的规定,有着不可更改的要求,或者一些在建筑中大家公认的设计元素,这些图形、符号等较为常用,那么,设计工程师可以将其保存起来,并且按照一定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以便在使用的时候能够迅速地找到,而这些图形和符号常常作为一个图块来保存。如此一来,建筑设计工程师在运用AUTOCAD进行设计绘图时,就能够随时调用这些图块,不但节约了设计的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同时,还能够极大程度地节约存储空间。并且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来对图块进行相应的改善和增减,使其使用时更为方便。
1.绘制建筑墙体时的技巧。在建筑设计中进行墙体设计图的绘制时,应当由大及小,也就是说,要先绘制好整个墙体的大体轮廓,包括墙体的轴线、多线,然后再将需要设计出门窗的位置进行修饰。因此,在进行墙体的设计时,首先就要设计好墙体的中轴、多线样式之后,通过输入直线端点的方式来绘出多条直线,再确定拾取点以便多线进行对正。之后便是选择合适的比例,保证图纸能够在比例协调的情况下清晰地体现出建筑的整体轮廓。同时样式的选择也应当根据系统的提示,以及多线的样式,输入所需的名称,使各部分相互搭配。
2.绘制建筑门窗时的技巧。相对于墙体的绘制,门窗的绘制则要相对较为简单,因为之前在绘制墙体时已经通过修饰多线得到了门窗的轮廓,这时,只需要将门窗再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制作成块,并从数据库中调取门窗框,根据绘图的比例进行调整即可。
3.绘制建筑立体面时的技巧。建筑立体面的绘制是一种较为繁琐的工作,在该设计环节中所包含的元素较多,所需要进行的操作也比较复杂,然而,只要掌握了建筑立体面的绘制技巧,就能够事半功倍。能够较为熟练运用AUTO-CAD的建筑设计工程师,就能够从中找出一些规律,在进行建筑立体面的绘制时,先根据立体面的轴线来绘制纵向的辅助线,以此为绘制的开端,接下来的工作就会简单很多。横向辅助线的绘制则能够根据立体面的高度来进行绘制。而立体面即使再复杂,也是由最基本的图形、色块组成的,只要将这些最简单的元素进行复制、移动、旋转、填充等操作,就能够绘制出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图。
1.绘制建筑平面图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一是应当注意,绘图时所使用的线型,对于一些建筑的断面、轮廓等进行表示时,应当使用粗实线,而对于门窗等处的表示应当使用中粗实线,其他可见部分需要用实线表示出来。二是当绘制建筑物的平面图时,俯视图的绘制应当能够绘画出所有从上方能够观察到的部分。三是要注意设计图绘制的比例与尺寸,将实际尺寸与根据比例缩放后的尺寸进行区分,最后尺寸的标注与符号也应当根据设计图的绘制标准来运用。
2.绘制建筑立面图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一是要根据所绘制的建筑立面的部位或者该部分的两端轴线编号来确定该设计图的名称,以便以后使用时能够及时查阅到。二是在立面图中,线型的选用与平面图的绘制类似,即凡是建筑轮廓、剖面处都应当使用实线来表示,门窗处采用中粗实线,其他轮廓使用细实线即可,唯一不同的是,在立面图中,需要绘制地平线,这时则应当采用加粗实线来表示。三是建筑物立面图的绘制应当参考平面图,以使得两图相互对应,避免误差的出现。四是立面图中往往不会采用线性标注,只需要标注出立面两端轴线和那些必要的高度即可。
3.绘制建筑剖面图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剖面图的绘制应当根据建筑的实际形状来进行,并且通过与建筑平面图与立面图的对应来进行检验,避免出现错误。剖面图的绘制应当与平面图、立面图都能够分别对应起来,包括各个部分的形状、尺寸等。线型的采用只有运用到轮廓、剖面上的粗实线以及其他部分的细实线两种。